珠宝之璀璨光华
曾闪耀在王室贵族额腕指尖
珠宝之备受珍惜
多让人以为因其材质名贵而珍稀
珠宝之传世典故
或伴随着名人贵族的风流轶事
时光如流,风华绝代
怎样的爱与信念,流淌于珠宝中
方能成为无可比拟的传世之本?
怀揣对文化艺术之热爱
引领都市新美学之信念
三盛国际中心即将为你揭晓
文化艺术之美,惟爱与信念最不可辜负
7月30日~8月10日
福州首个欧洲贵族珠宝艺术展
将展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法国新艺术时期、
英国爱德华时期、装饰艺术时期、复古时期的
古董珠宝精品
其中,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因维多利亚女王一生波折
却坚守对珠宝挚爱不变
为我们打开欧洲王室贵族
以珠宝传承爱与信念的两扇窗
NO.1 “智慧和永恒”
蛇形珠宝以信念征服女王
动物纹中的蛇纹因女王的青睐而在这一时期特别流行。从伊甸园神话到埃及法老王冠装饰,蛇,一直是象征智慧、生命和永恒的古老符号,自遥远的希腊时代起便成为珠宝设计的恒久主题。维多利亚女王固执地将蛇的图腾视为保佑自己的护身符。
在加冕仪式后的第一次议会上,维多利亚女王戴了一只蛇形手镯,她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蛇的智慧”,能以智慧治国。自少女时代起,维多利亚女王就拥有好几件蛇形珠宝,她对蛇 有着独特的偏爱,特别是首尾相连的蛇造型,在女王心中,这代表着永恒不渝、周而复始的爱,阿尔伯特王子送给她的订婚戒指便是一枚满镶祖母绿宝石的蛇形戒指。
女王对蛇形首饰所代表的“智慧和永恒”意义如此倾心,以致蛇形珠宝几乎成了她个人终身佩戴的护身符。于是在维多利亚时期,蛇形图案被上行下效达到了顶峰,并沿袭至今。
NO.2 “看得见的爱与思念”
维多利亚时代的发丝首饰
18、19世纪,用头发制作的首饰盛行一时。维多利亚女王自从其丈夫艾尔波特公爵在1861年去世后,就从未遮掩过对丈夫的哀悼,始终坚持在自己的颈部佩戴装有艾尔波特头发的小盒,直到40年后她自己的离世。维多利亚女王对丈夫的这种哀悼方式,影响波及了整个欧洲和美国。
发丝首饰形式不仅局限于维多利亚女王所用的小盒款,还包括胸针、坠子、手镯,各式各样。鼎盛时期的发丝首饰可谓寄思与时尚的合体。它先流行于19世纪前的欧洲,随后又在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大放异彩。实际上发丝首饰是向外人展示自己追忆某人的深情,是爱、友谊和哀悼的象征。
发丝首饰和发丝花环不但能体现佩戴者与过世之人的关系,还能表达自己与在世亲友、孩子及配偶间的关系。19世纪的女性会把一绺头发当作信物来交换,就像今天的小女孩会戴上象征友谊的手链,母亲会把孩子的胎发装入相框,或者在项链里放上少许。
上图为本次展览展品,
珐琅黄金手链制作于1825年的法国,
是一位贵族小姐送给
自己即将启程旅游的姐妹的礼物。
背面的铭文写着:我的姐妹Catherien。
可以说,古董珠宝的价值,不仅因其选用了名贵的材质,凭借罕见的技艺纯手工打造而独一无二,更因其承载了珠宝匠人、主人及其继承者的心愿希冀,而沉淀出了穿越时光的深厚情结和文化内涵。
除了维多利亚时代,女王与古董珠宝的故事,法国新艺术时期、英国爱德华时期、装饰艺术时期、复古时期及其古董珠宝,也都有着不同的传奇。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宝藏,不论跨越多少时空,都让人无可抵挡地着迷。
更多欧洲历史时期的珠宝故事传奇,敬请继续关注三盛国际中心微信号的精彩后续。
本周六,三盛国际中心TOWN ART艺术馆,将携手福建省福博物馆,在百年欧洲古董珠宝的光华与故事中,与你共同开启:
“福州首个欧洲贵族珠宝艺术展”
7月30日,我们将邀请纽约GIA钻石鉴定师、珠宝收藏家罗忆铃(Bonny)、台湾知名珠宝设计师、古董珠宝收藏家谢其伶亲临现场,与福州珠宝收藏家和爱好者们现场交流,共同追忆欧洲古董珠宝的千年璀璨发展史,分享古董珠宝的绝代工艺及设计理念。
艺展日期
7月30日-8月10日
艺展地点
福州鼓楼区五四路
三盛国际中心9楼 TOWN ART艺术馆
温馨提醒
请着正装出席
恭迎莅临
福州首个欧洲贵族古董珠宝艺术展 即将揭秘!
城市政经血脉 丝路政商汇聚
三盛国际中心
倾力打造经济文化交流新平台
当城市发展进入都市美学时代
艺术介入与商务完美融合
让艺术与城市共生 让城市以艺术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