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八一七路与上下杭,在许多老福州人心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福州传统商业中心。
这两个相互毗邻的商业中心,在福州历史上的不同阶段,均创下了属于各自的商业巅峰和商史佳话,却又因自身的“老迈”和城市的焕新而同样进入改造阶段。
如今,再度崛起之机已经来临。
随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正式公开,以及融信双杭城的逐步亮相,这座数百年前的福州繁华中心,将再度扛起八闽商道正脉的旗帜,并与同样正值改造焕新的八一七路一道,重振福州传统商业中轴!
寻根上下杭:
清代以来的八闽经济中心
更是闽商精神发祥地
尽管上下杭最早的历史,自闽越王无诸受封时便有史可考,然而其作为闽商正脉的发祥之地而登上历史舞台,却是由清而始。
清初,福州地区的自然寄泊港,逐渐由靠近闽江的洪塘南移至台江北岸。上、下杭街水陆交通便捷,凡闽北、闽南地区的农副土特产品运入省城,顺江沿海都汇集于此形成集散枢纽,商业街市发展迅速。
在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这里更加繁荣。彼时的上下杭,到处是银行、钱庄、百货、货栈、当铺、囤仓……涌现出众多名店铺和名行栈,堪称“百业俱全”,近代更成了福州的金融中心。
及至民国时期,上下杭的商路繁华达到顶峰,成为富商巨贾的汇集地,而第一代闽商也由此名扬海内外。
据福州市台江区博物馆馆长叶红介绍,清末民初,随着商业的兴盛,上下杭地区聚集福建大量的经济界名人,他们在此地开店铺,设会馆,商业贸易远至东南亚。据统计,当时在上下杭地区曾有过14所同乡会馆,其中最大的要数兴安会馆和南郡会馆,这些会馆孕育了早期的物流业,并使上下杭成为老福州的经贸中心。
据相关资料记载,民国时期福州的四大富豪家族中,就有三家在上下杭活动,而当时福州十大富豪中,有八家就在上下杭。
“上下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刻录着闽商爱拼敢赢的奋斗史,改造后的上下杭将过去与现代相结合,向更多人展示闽商的历史传奇和现代注解。”一位专家如是说。
鼎盛八一七:
见证福州城市地标发展
代言新福州繁华的商业名片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解放后,与上下杭相互毗邻的八一七路,继承了上下杭作为福州商脉源流和商路繁华的“衣钵”。
八一七路是福州市区南北走向的中轴线,北接鼓屏路行政办公区,南连福州解放大桥。全路段以商业区为主,沿线由北至南贯穿东街口商业圈、南门兜、茶亭街、横街、中亭街商业圈等多个商业集散地,尤其是八一七北路南段是福州最大的传统商业圈。
“实际上,早在唐末王审知时期,八一七路的规模形制就已奠定了基础,解放后,作为福州传统中轴线,八一七路一直见证着福州城市地标的发展。”文史专家谈道,1957年,东街口百货大楼,连续几个年代这里几乎是福州市中心地标的代名词;1964年,40米高的福州邮电大楼,成为了彼时民间公认的福州市区第一高楼;1985福建省第一座城市人行天桥——东街口人行天桥竣工,更成为老福州人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也正是得益于八一七路的繁华,造就了东街口商圈、茶亭商圈、中亭街商圈等众多沿线商圈的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时至今日,即便八一七路因道路改造和地铁改造而暂时逊色于其他新兴商圈,但它在福州人心目中的绝对中心地位,依然无法撼动。
相信,几乎每一位福州人,都期待着它以全新面貌,再度引领福州繁华。
融信双杭城:
八一七中轴
北起工业路,南至北江滨
唯一400亩商业综合体
如今,无论对于上下杭,还是八一七路而言,再度领衔福州商业的契机已经到来。
作为八一七路中轴旁唯一的400亩大型商业综合体,又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的旧城改造项目之一,融信双杭城承载着复兴闽商发祥地的重大使命。
为此,依托着“八一七路中轴”和“上下杭”两大标签,融信集团特邀世界建筑设计泰斗本杰明伍德设计事务所、清华同衡建筑设计研究院强强联手、联袂规划设计,力求打造成福州版“上海新天地”,以北侧太平汀洲地块的40—1200m2多功能公寓和南侧苍霞地块中西结合的商业步行风情街,令这座福州自古以来的商业中心全面焕新!
究竟新生的双杭城将如何改变八一七路的现在与未来,下一期专题将与您共同揭晓!
【融信双杭城】48888元/㎡抢八一七路旁全临街旺铺
首付30万,抢70㎡公寓/办公(使用面积)
87887777 中国·福州·上下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