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曾说,在外交活动中他手中有“两台法宝”:茅台酒和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十姐妹”之一的老艺术家,范派创始人范瑞娟老师当年在美国演出后,当观众知道梁山伯竟是个活灵灵的女孩儿时的震惊,绝不亚于当年梅兰芳在海外唱《贵妃醉酒》引起的轰动。一位苏联的艺术家,当场就跪在其面前,说道:“我真是服了你,服了中国越剧。”
4月初晴,督府的水榭戏台上,轻轻、柔柔、软软的,唱起了一番妩媚风流的气韵。
其中一台戏曲,便是当年撼动国际的《梁祝》。时常往来督府戏台的嘉宾也曾心存疑惑,为什么同一戏本,多次登台?然而正是这样的微妙安排,让嘉宾在赏戏之后大赞督府水榭戏台的“用心”。
一别于京剧闽剧的铿锵、更与昆曲黄梅的轻俏截然不同,越剧所演绎的《梁祝》张扬着浓烈的“海派”文化气息,大量借鉴的话剧元素,使得演出既张扬又具备传承特性的艺术品位,强大的舞台感,最大程度的消弭了戏剧欣赏中老幼审美的差异,将阖家赏戏的乐趣最大化,真正让水榭戏台成为迭代共赏“戏趣”的舞台。
试听数十台戏本后特别精选的《藏书之家》《何文秀》《盘妻索妻》《红楼梦》唱段,无一不展现出越剧“水”腔温婉的绝妙,它并不拟古生涩,格外通俗易懂。
席间的嘉宾听闻戏声,便如同沉沐在江南旖旎烟雨中,情梦缱绻,柔肠百回。这一次赏戏,因选本的极致用心,而分外动人心弦。
与越剧一并呈现给督府嘉宾的还有早春鲜绿的毓秀山色,为赏戏而特别修剪过的绿枝带着春天独有的气息,晕染出一片和美景致。
当离场时孩子们问着“下次还带我来吗?”,当督府嘉宾们亲和的说着“孩子也听得懂,老人也喜欢”时,简朴的语言所带来的,是对兰亭雅集的最大肯定,是将艺术欣赏交付给督府的最大信任。
人们总说,戏剧最难以跨越的瓶颈是时代、是年龄的断层、是欣赏力的错位,然而,在这一场绵软的越剧演出中,这一些瓶颈都不攻自破,督府水榭留下的,是三代同堂的嬉笑,与久久不散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