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旧时王府侯门的兴趣,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戏。
史上“帝王级的戏痴”的当属咸丰皇帝,热衷近乎挚迷,深爱近乎于沉醉,是位登台就能唱戏的“高票”。野史广为传播的是:咸丰皇帝吃饭可以从简,仪仗可以从旧,甚至龙袍都可以缝补,但菊坛梨园之事不能有丝毫含糊。行头、场面、派场一点都不能差,更不能错。
在清代皇室的推崇下,听戏赫然成为身份的代表,王府商贾、高门贵第,户户搭有戏台,遇到喜寿庆典、子嗣登科、宾朋来访,院里便响起低廻细腻、抑扬顿挫的戏声。
图源:《历史学家茶座》“慈禧的戏瘾和演技”
到了民国,名门望族间办堂会,必先请一位德高望重的梨园名流作为“戏提调”,遍邀全国名伶,并将“戏折子”写好、禀明戏码,请主家挑选。主家选中,便在戏码上用墨笔一点,便成“点戏”,主家点戏后,也会以“披红”的形式来馈谢献演的名角。
在民国期间,号称“天下第一堂会”的是上海杜月笙为庆祝杜氏祠堂建成,遍邀全国著名的京剧角儿来沪连唱了三天堂会,四大名旦熔于一炉,南北须生珠联璧合,成为一次空前绝后的南北京剧的盛大会演。
民国廿年(1931年)菊坛“天下第一堂会”旧照
前排左起:荀慧生、梅兰芳、王又宸、雪艳芳、雪艳琴、杨小楼、龚云甫、李吉瑞、谭小培、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尚小云、程砚秋,后排九起:徐碧云、杜月笙、黄金荣、王晓籁、虞洽卿、张啸林
时到如今,福州三坊七巷“小黄楼”内仍保留着清道光年间的水榭戏台,已为国家5A级文物珍藏。纵观闽都,除却三坊七巷的水榭戏台之外,鼓楼中轴线还鼎立着一处水榭戏台,位于百督府半山百亩私园里,为当代督府大族欢娱筵宴私属。而近来,百督府水榭戏台让人翘首以待的盛事,便是三坊七巷近代八大望族后人与闽籍当代鼎富世族的一堂雅集,小道消息称这一堂齐坐的世家,身家之和,逾千亿,更是戏称这是“千亿级堂会”。
三坊七巷水榭戏台,清道光年间建成
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堂堂会依足了旧时的规制,那精挑的戏折子,全福州700万分之1的人才能收到!现已寄往世界各地,谁能与福州的八大家族一起点戏?谁将与百督府的业主同台看戏?12月31日,大戏开场,敬请期待!
百督府戏折子
百督府水榭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