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茉莉花从佛国印度传入福州,并被广为种植。古人认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又因其音同“莫离”,故而又被赋予了永不离弃的忠贞色彩。
2014年,曾一度鲜为人知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有幸成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茉莉花膏,也将与此技艺一同,在岁月的打磨中浸润出恒久芳香,一生“莫离”。
一抹沁心香气,绕指不散
都说雨打芭蕉叶带愁,但细雨飘洒中的茉莉,却更有了楚楚动人的韵味。6月17日至6月18日这两天,从踏进福州院子开始,就觉得周身被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萦绕。
原来,这个周末,泰禾福州院子邀请了福州茉莉花膏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郭斌师傅,在馨香院子里,带业主家庭领略香染指尖的茉莉香膏冷吸调香技艺。
活动开始的时候,郭斌师傅与来宾围坐一起,为来宾们娓娓道来关于茉莉的故事,以及他和茉莉花膏的不解之缘。
郭斌师傅说:“当你讲到中国的茉莉的时候,一定离不开福州的茉莉。它是中国茉莉一个品质的代表,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代表。”茉莉花膏是郭斌的一个情结,是为之付出大半生都心甘情愿的一个情结。
“古人收集茉莉花的香气,会把花蕾存放在陶瓷罐里,以绵纸封住。当花打开时,会动,罐子里就会发出声音,好像是在唱歌一样。所以所谓‘窨’,就是花在罐子里唱歌。”郭斌师傅一边演示调香技艺一边说道。来宾们听到这里,脸上纷纷染上了笑容,为调香技艺里的这一点灵动感到惊喜。
一颗至诚匠心,坚守岁月
茉莉,音同“莫离”,虽然花期很长,但每一朵花的生命却仅有一天。所以制作花膏、精油、香皂等手作,便成了一种美好的心愿和寄托。仿佛当这些手作成型的时候,便是留住千万朵茉莉花生命芳华的时候。
活动现场,来宾们在郭斌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感受制作茉莉精油、手工皂等手作的乐趣。品花茶,听故事,制香皂,调花水,在沉静中谛听时光流转,感受匠人情怀,好不惬意。
每一份茉莉花膏都是在严苛的条件下制作而成的,如果不是那一份“留住一朵茉莉一生香气”的心愿,如果不是那份“希望让古老技艺流传千古”的匠心,茉莉冷吸调香这件事,一般人很难做到。由此可见,每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份匠人独有的坚守匠心。
正如泰禾福州院子,在岁月中坚守传承本土文化之精髓,经二十余年潜心研制,打造出独居中华韵味的,专属于国人的“中国家”。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中华文明的传承有序,体会匠心倾注的精神气质,这本身就是院子之于福州、之于中国的意义——探寻、挖掘、弘扬属于国人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