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建筑上留下许多“聪明”的设计
▼梁祥密,年近七旬,其父梁时杰曾在鼓岭上给外国人盖房子,后来他也继承了父亲的职业(黄访纹摄于2012年)
解放后那段时间里,梁祥密师傅家辗转住了好几处村里空着的洋人留下的避暑别墅,这些建筑考究的细节很让他着迷。梁祥密说,虽然鼓岭的房子只是用于短暂的夏季居住,但是外国人还是做了许多“聪明”的设计。“鼓岭的湿度很大,特别到春天,几乎每个家都在滴水。过去外国人就知道在建筑结构上解决这个问题,番仔厝底下都会掏空两米,这样就能防潮,同时用蚵灰抹墙,这种贝壳碾碎制造出来的材料非常吸潮,加上厚瓦片顶,番仔厝都冬暖夏凉,也不怎么潮湿。”
医院和学校对穷人都是免费的
▼郭功榕,87岁,出生于鼓岭宜夏企头顶。(黄访纹摄于2012年)
过去鼓岭不止一处念书的地方,学校也经常搬来搬去,也有私塾,郭功榕小时候在鼓岭念的是外国人筹钱办的学校,“当时学校教三门课——语文、算术、常识,不用交学费,中午带点米去学校,在那里吃。”不仅念书不要钱,那时在鼓岭看病也不要钱,据郭功榕回忆当时协和医院的几任院长都在鼓岭避暑,和村民都很熟悉,有些急病开一个条子,就可以到山下的协和医院免费就诊。
他们喜欢鼓岭的安静
▼郭祥书,77岁,妻子郭淑珍(右),72岁,生于鼓岭宜夏三保埕。(黄访纹摄于2012年)
90年代初郭祥书刚退休回鼓岭,那时鼓岭又热闹了起来,度假山庄刚刚开始流行,来鼓岭的游人也很多。郭祥书回忆在过去,外国人都比较喜欢安静,番仔厝都是东一座西一座,房子四面开着窗户,早上坐在东边看书,下午就挪到西边。“他们落岭回福州的时候,有些东西就会寄在我们家。解放后他们匆匆离开,现在我们家还有当年番仔用的盘子,这些盘子质量都很好,有些非常轻,每个盘子后面都盖有标记。过去的人是比我们现在讲究。”
(黄访纹摄于2012年)
郁达夫的清明鼓岭行
▼郭祥明,63岁,哥哥郭祥龙(左),65岁。父亲郭健飞(又名郭功货),1918年生于鼓岭宜夏三保埕,17岁离开鼓岭,一直关心鼓岭,经常往返,2006年过世。(黄访纹摄于2012年)
现居于福州城内的郭祥明还是鼓岭户口,每年夏天都还会叫上朋友回鼓岭避暑。回忆起鼓岭旧事,郭祥明说了他父亲与郁达夫在鼓岭上的一段往事。郭祥明的父亲郭健飞1918年生于鼓岭宜夏三保埕,17岁离开鼓岭,到福州百合澡堂理发室学艺。当时郁达夫正在福州工作生活,经常去百合洗澡、理发,是那里的熟客。父亲晚年曾和郭祥明回忆起郁达夫的鼓岭之行:“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那年清明我回老家(鼓岭)吃清明酒,在村道上偶然遇到他与几个友人,我们见面都非常高兴,于是我便把他们介绍给族里的长辈,我们还请他吃了清明酒。”这段鼓岭行郁达夫都写在了《闽游滴沥》里,还说:“千秋万岁,魂若有灵,我总必再择一个清明的节日,化鹤重来一次,来祝福祝福这些鼓岭山里的居民;因为今天在鼓岭过去的半天,实在太有意思,太值得人留恋了。”郁达夫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郭祥明兄弟俩为了纪念这段往事,还特地在鼓岭修了一座鹤归亭。
世茂云上鼓岭,是位于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福州鼓岭”国家风景区内的文旅综合城。囊括云中院落、酒店集群、灵石茂险王,岭上艺文空间四大规划业态,堪称岭上的三坊七巷,媲美云中艺术橱窗,将成为福州城市文旅新名片。